|
|
| 新聞中心 |
|
零碳園區方案亮相工博會,工業綠色轉型有了“上海樣板” |
| 發布人:碳匯林網 發布時間:2025-9-25 本文類別:新聞中心 - 國內動態 |
碳匯林訊 9月23日,第二十五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盛大開幕。首次設立的綠色低碳展區成為本屆展會最大亮點。
位于6.2H館的展區以“解碼上海‘零碳園區建設’方案,共繪產業綠色未來”為主題,通過四大主題展區全面呈現工業領域綠色轉型的最新技術與解決方案。來自臨港新片區“零碳灣”和莘莊工業區的實踐案例,為全國園區提供了可復制的操作圖譜。
1、四大展區:勾勒零碳轉型全鏈條路徑
本屆工博會綠色低碳展區打破傳統技術陳列模式,以 “零碳園區創建”為主線,構建“技術供給-場景驗證-生態協同”的完整展示邏輯。展區采用“1+3”核心架構(1個零碳園區核心主題+3個支撐體系),打造了四大主題展區。
主題展區一“零碳園區實踐” 作為展區核心,聚焦上海零碳園區建設的先行經驗。臨港新片區“零碳灣”展示了全國首個“水、電、油、氣、氫”五能一體智慧管控平臺。
莘莊工業區則展出了“能碳數智化綜合管理系統”,展現區內企業從“綠色工廠”向“零碳工廠”的升級路徑。
主題展區二“能源結構轉型” 呈現了從化石能源到清潔能源的“換軌”路徑。高效太陽能光伏組件、25MW級海上風電機組等設備實物集中亮相。
綠氫、綠醇、綠氨、可持續航空燃料四類新型燃料全產業鏈方案同步展出,中核光電的鈣鈦礦光伏組件、沃振能源的無葉片風機為綠氫制備提供了技術支撐。
主題展區三“節能降碳與資源循環” 匯聚了一批硬核技術裝備。寶武環科展示年處置6300萬噸工業固廢的資源循環方案,將鋼渣、粉煤灰轉化為高值化原料。
昊姆節能的“10度電低溫余熱濃縮技術”可減少80%運行成本,顯著降低工業料液濃縮碳排放。
主題展區四“工業服務業” 則凸顯了數智賦能兩化融合的能力。易碳數科的“積木碳云”平臺為零碳園區提供數字化方案,碳索能源的“能碳智能體”助力企業機房能效提升至6.2、年減排超百萬噸。
2、上海實踐:零碳園區從藍圖走向現實
在上海的零碳園區建設中,莘莊工業區的“1+8”實施路徑頗具代表性。
“1”指“能碳數智化綜合管理系統”,通過實時監測、數據分析和智能調度,為能源管理和企業節能減排提供數字化支撐。“8”則涵蓋產業、能源、制造、建筑、交通、資源、碳抵消和碳管理八大領域。
莘莊工業區已集聚12家國家級綠色工廠、16家市級綠色工廠和2家零碳工廠,帶動綠色供應鏈壯大,實現上下游協同減排。在光伏利用方面,工業區已建成光伏項目102個,裝機容量81兆瓦,年發電約8770萬度,相當于每年減排67432噸。
臨港新片區“零碳灣”的實踐同樣引人關注。其“立體式能碳管理平臺”實現了對18MW海上風機綠電直供與工商業儲能系統的協同調度,實時動態監測能源供需情況。
這些實踐集中展現了上海零碳園區“能源清潔化、產業低碳化、管理數字化、設施綠色化、政策標準化”的協同經驗。
3、技術創新:破解工業“難減排”痛點
面對工業和航運等領域的“難減排”痛點,本次展會呈現了多項關鍵技術突破。CCUS全鏈條技術首次集中呈現,包括長興島熱電廠10萬噸級燃機碳捕集裝置、中遠海運重工船載碳捕集系統等“上海智造”。
新型儲能技術作為綠電的“穩定器”,也是展會一大亮點。緯景儲能的鋅鐵液流電池、電氣儲能的全釩液流電池、奧威科技的超級電容,覆蓋了長時儲能、短時調頻、極端環境適應等多場景需求。
思格新能源的“光儲充一體機”實現五功能集成,展現了新型儲能與電力系統“源-網-荷”的深度融合。
在交通領域,舜華新能源的70MPa高壓加氫系統支撐氫能交通,遠程新能源商用車的甲醇重卡已實現落地應用。這些技術創新為“移動源”與“工業源”深度脫碳提供了可行路徑。
4、從技術到方案:觀展價值升級
本次綠色低碳展區不僅是技術與裝備的“展示窗口”,更是供需對接的“催化劑”。
對政策制定者而言,可現場研判上海零碳園區建設邏輯,為區域政策優化提供參考。對園區與企業,能精準對接中電建、上海電氣、遠景科技等技術供應商,獲取定制化零碳解決方案。
對投資者,可挖掘新型儲能、CCUS、綠色燃料等萬億級賽道機遇。而對普通觀眾,通過能源系統漫游、儲能設備互動體驗等形式,也能直觀感受綠色工業的未來圖景。
綠色低碳展區的設立,呼應了工博會“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主線。來自全球的參展商和觀眾在此共享技術成果、共探發展路徑,共同推動工業綠色轉型。
莘莊工業區正在申報國家級零碳園區,著力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示范樣本,力求形成可向全國輻射的“閔行經驗”。綠色工業的未來不僅體現在技術和裝備上,更體現在發展理念的深刻變革。
工博會現場,一臺全骨科手術機器人正進行骨科手術演示,成為“中國智造”的標桿。綠色與智能的深度融合,正重塑工業未來格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