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城鄉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社區高質量發展中的引領作用,同時配合中國社區發展大會的召開,中國社區發展協會聯合《科技創新與品牌》雜志社,面向全國各地政府、企事業單位、高校、科研院所等,公開征集其在社區治理、智慧服務、綠色低碳等領域的先進技術與創新模式,助力構筑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家園。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活動背景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為新時代城鄉社區發展指明方向。面對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迫切需求,加快推動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已成為國家基層治理創新的核心命題;诳萍及l展和社會變遷疊加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區發展好技術”旨在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關于“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號召,結合《“十四五”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要求,聚焦社區治理數字化、公共服務智慧化、人居環境綠色化三大維度,系統性挖掘具有示范價值的創新技術與實踐模式。通過搭建“政產學研用”協同平臺,推動前沿技術從實驗室走向社區場景,加速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現代化治理解決方案,切實將技術創新轉化為民生福祉,為構建人人參與、人人盡責、人人共享的城鄉社區高質量發展新格局注入強勁動能。
二、組織架構
主辦單位:中國社區發展協會 《科技創新與品牌》雜志社
協辦單位:
中國社區發展協會基層黨建工作委員會
中國社區發展協會社區經濟發展工作委員會
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
濟仁慈善基金會
承辦單位:
城鄉社區高質量發展幸福家園行動項目辦公室
創新力智研(北京)科技管理有限公司
三、征集對象
“社區發展好技術”征集活動的開展對象是:經各級政府推薦,在各級區域內有應用示范案例支撐的,從事社區治理與協作、社區服務與便民、社區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社區經濟與就業促進、社區文化與教育、社區安全與應急、社區規劃與建設等相關行業及產業鏈的企業、科研院所、高校、實驗室。
四、征集內容
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實驗室在設計、制造、生產與社區發展相關的產品或知識產權成果中應用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裝備等科技成果。包含以下方面:
⚫ 智慧治理與協同決策技術
目標:提升社區治理精細化與多方協同效率。
1、智慧治理技術:
數字孿生社區:構建社區虛擬鏡像,支撐設施運行模擬、災害應急推演(如洪澇)、空間規劃優化(如停車位);
區塊鏈治理: 應用分布式賬本技術,確保社區投票、物業繳費透明可溯;保障志愿服務、應急指揮等關鍵數據真實性與防篡改;
智慧協同中臺:集成安防、垃圾分類、停車管理等系統,實現跨部門事件“一鍵派單”與高效協同處置。
2、人工智能輔助決策系統:
AI 風險預警算法:基于 IoT 傳感器(煙感、水電表、井蓋水位監測等)實現火災預測、獨居老人異常行為識別;
AI 治理大模型:聚焦基層治理痛點,整合政策法規、黨建知識、民生服務等專業數據。打造集智能問答、數據分析、預案生成、社區書記 AI 智庫、便民服務于一體的智能工作平臺。
智能視覺技術:AI 攝像頭支持人臉/車牌識別、高空拋物軌跡追蹤,提升安防精度。
3、數字化公共服務:
智能政務服務:線上政務辦理(智能政務助手/AI 社工)、基層矛盾糾紛在線調解;
智慧健康養老:集成健康監測與緊急呼叫功能的穿戴設備及系統,智能適老化居住環境改造;
高性能通信網絡:部署低時延網絡,支撐無人配送、遠程醫療協同,構建空天地一體化網絡基礎。
⚫ 綠色低碳與資源循環技術
目標:推動社區生態治理與資源高效利用。
1、節能與新能源應用:
可再生能源應用:如社區光伏發電系統;
節能減排技術:如公共照明節能改造技術;
智能能源管理:光伏+儲能集成系統(含鋰電池組智能調控),地源熱泵與智能溫控聯動技術。
2、環境治理技術:
固廢智能處理與循環:智能垃圾分類與回收(如 AI 圖像識別監管違規投放);有機垃圾堆肥資源化技術;塑料再生利用技術;
水資源管理技術:雨水收集利用系統、智能節水灌溉;污水循環處理技術、廢水膜過濾回用技術;水環境監測、生態修復技術、社區河道治理與濕地恢復;
環境質量監測:網格化空氣質量監測站(監測負氧離子、顆粒物等);土壤-氣象綜合監測系統。
3、低碳社區規劃工具:
空間規劃與設計工具:GIS 空間優化算法輔助低碳社區規劃;綠色建筑技術:近零碳建筑系統(如應用再生混凝土/竹木等環保建材,集成自然通風等被動式設計等);社區微氣候調節(如遮陽系統、綠化降溫技術);
生物基材料創新:可降解建材研發與應用、微生物污水處理技術。
⚫ 基層安全與應急保障技術
目標:強化社區風險防控與災害響應能力。
1、智能風險感知與防控:
2、災害監測預警與應急響應:
災害監測預警:社區微型氣象站(如支撐洪澇等預警);數字化應急預案平臺(如基于 GIS 的動態疏散路線規劃);
應急資源調度:應急物資智能調配系統;智能應急救援裝備:無人機/機器人(用于高危環境滅火、災情勘察、含耐高溫消防機器人)。VR 應急救援培訓系統(模擬火災、地震等場景)。
3、韌性基礎設施與救援保障:
醫療救援能力:社區醫學急救技術體系;集成化醫學急救裝備;
先進材料應用:應急救援新材料(如耐高溫合金等);
基礎設施韌性:整合水、電、通信等關鍵基礎設施的韌性保障技術。
● 民生服務與便捷生活技術
目標:優化居民生活品質與公共服務可及性。
1、健康與醫療服務:
智慧健康服務:社區健康管理、遠程醫療會診、健康監測與緊急呼叫平臺;
智慧健身:家庭智能健身器材、健身資源優化平臺;
2、便捷生活技術:
智能家居:智能家電、安防、照明等家庭環境的控制;
共享經濟平臺:充電樁、工具、共享書屋等物聯網管理;
智慧交通技術:AI 停車位共享與預約導航、無人配送車調度(依托 6G 等);
3、消費與服務:
消費品安全保障:溯源技術、AI 質量監測、加工技術優化、科學育種(保障食品等安全);
便捷零售與生活:即時零售、本地生活服務平臺;
房產與金融服務:VR/AR 看房、移動支付/數字錢包、社區信用消費體系。
4、文化傳播工具:
在線教育平臺:課程直播與學習社區;
沉浸式文化體驗:AR/VR 紅色教育沉浸式體驗;
社區數字文化空間:社區數字文化場館。
⚫ 創新融合與未來技術
目標:驅動社區可持續發展與前沿技術孵化。
1、生物材料與綠色技術創新:
可降解建材研發;高效微生物菌種(如高校專利菌種)用于污水處理與降解。
2、預測性治理工具:
城市系統仿真:AI 驅動的城市能耗模擬、災害推演模型;微氣候優化:AI 微氣候模擬(用于能耗精準預測與熱島效應緩解)。
3、跨界融合應用:
技術賦能服務:航空技術+:應用于養老服務優化、社區巡檢(無人機+AI 圖像識別+5G)、物流配送(無人機/無人車);通信技術+:支撐無人機社區應用(5G 模塊)、無人配送車調度(6G 網絡);
五、活動流程
“社區發展好技術”活動組建組織委員會及專家工作組,并實施相關管理辦法,確;顒拥暮弦幮、權威性;顒臃譃楹眉夹g項目征集、評審、年度發布、落地推廣四個階段。
征集階段(2025 年 7 月 21 日-9 月 30 日)
全域安防感知網絡:前端感知設備(如 AI 門禁、高空拋物追蹤攝像頭、燃氣泄漏傳感器、井蓋水位監測器(聯動內澇預警)、消防隱患自動探測器);智能聯動平臺(社區安防系統集成多設備,實現聯動報警與協同響應等);
用電安全監測:電動自行車充電安全監測技術,社區共享充電樁智能管理系統。
模式與業態融合:社交媒體+鄉村產業(深度融合推動鄉村產業發展);社區+農業(屋頂農場無土栽培等都市農業技術集成);
共享經濟安防網絡:基于共享經濟理念構建的社區安全防護體系。
提交材料:申報書(含技術說明、應用案例、成效數據)至郵箱 xingfujiayuanxd@163.com 或 nk_wjc@163.com。(碳匯林網)
附件一:社區發展好技術征集活動執行方案
附件二:“社區發展好技術”申報書
附件3:關于聯合開展“社區發展好技術”征集通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