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中心 |
|
全球首座超階零碳建筑在青島啟用 |
發布人:碳匯林網 發布時間:2025-8-28 本文類別:新聞中心 - 國內動態 |
碳匯林訊大樓東西南三面披上了“發電外套”,樓下隱藏著14組退役汽車電池,每天300輛電動汽車為大樓反向供電,這座117米高的建筑正悄然重塑綠色建筑的未來。
8月24日,全球首個“超階零碳大樓”——特來電總部基地項目在青島正式投入使用。這座建筑高度達117米的辦公大樓,日均用電量約6000度,卻實現了100%綠色電能自給自足。
與傳統零碳建筑不同,該項目的“超階”體現在不僅依靠光伏發電,還融合了梯次儲能電池及新能源汽車放電等多種綠電應用方式,構建出一套高度集成、高效協同的清潔能源供能體系。
1、三網融合如何實現零碳運行
特來電總部基地項目于2023年5月開工建設,2025年3月整體竣工,占地14.33畝,建筑面積約4.3萬平方米。項目集成特銳德集團多項自主研發創新成果,以“充電網、微電網、儲能網三網融合”為核心,結合虛擬電廠與極速智能泊車系統。
這一系統成為集綠能自給、低碳運營和高效空間利用于一體的首創性示范項目,為建筑領域碳中和目標實現提供了新思路。
2、光伏幕墻如何貢獻綠色電力
大樓的零碳方式與傳統的屋頂加裝光伏不同,東西南三面都采用了建筑一體化光伏玻璃幕墻。這些幕墻相當于給大樓披上了一件“發電外套”。這些碲化鎘光伏玻璃幕墻能夠實現日均綠能儲存1500度,為大樓提供約25%的綠電替代。
光伏幕墻所產生的直流電可直接供給大樓內部使用,有效避免直流電轉換交流電所帶來的損耗,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3、梯次電池如何解決儲能難題
在大樓底部,安裝著“隱藏能源”——14組梯次利用的汽車動力電池組。這些電池每天進行一充一放,吸納光伏發電盈余。在深谷時段,電網內大量無法消耗的清潔能源也可以以每度0.22元的低價進行存儲,供用電高峰期或雨天陰天使用,有效調整用電負荷。
這套系統對退役動力電池進行了標準化集中管理,不僅降低了成本,也避免了電池分散處置的環境風險,為解決動力電池回收難題提供了新方案。
4、電動汽車如何反向供電
在這棟新投用的大樓里,還實現了汽車給大樓反向供電的技術突破。企業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個全自動極速立體泊車系統,內置了充放電機器人。
當車輛停到指定區域后,機器人便會自動對接、調整車輛位置。當車輛停穩后,充放電機器人就會進行自動鏈接。鏈接成功后,數字化系統就會按需分配,對大樓提供持續穩定的電源。目前,每天只需要300輛車為大樓各提供10度電,就可以為大樓解決近一半的能耗。
在充放電機器人接入時,就可以對車上的動力電池進行“毫秒級”體檢,當電壓、電流、溫度等指標不符合要求時,系統會在29秒內將車移動到安全的位置,保障安全。
5、數字化如何提升能源效率
整座大樓部署了近3萬個微型傳感器,構建起覆蓋樓宇全域的感知網絡。這些傳感器有效替代室內的傳統開關,實現人與大樓內燈光、空調、電梯等全自動交互。通過掃描人臉便可以實時感知員工需要去的樓層,并立刻安排最近的電梯對員工進行接駁。當員工來到辦公區時,燈和空調會自動打開,離開后也會自動關閉,有效實現節能減排。
通過數字化IoT平臺實現對設備運行的智慧管控,替代傳統人工運維,綜合節能率達40%。
6、項目帶來哪些經濟與環境效益
特來電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于德翔表示,該超階零碳大樓不僅每年可消納大量綠電,減少近2500噸碳排放,還通過高度數字化運營使得投資成本降低20%-30%。運營效率提高了30%,綜合用能成本節約約30%。每位參與汽車反向供電的員工還可以享受每度電差價1.2元的收益,創造了多方共贏的模式。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節能與綠色能源研究室主任趙越認為,超階零碳大樓不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個完整的能源生態系統。
7、對碳中和目標有何深遠影響
這座超階零碳大樓的啟用,標志著我國在零碳建筑方面取得新進展。它展示了“新能源+數字技術”深度融合的廣闊前景,為產城融合與綠色建筑發展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新范式。
大樓成為電網的柔性調節節點,可以配合電網削峰填谷,緩解高峰用電壓力,同時也提高了供電可靠性。其離網運行能力可以確保關鍵負荷不間斷供電,提高了能源系統的韌性。
隨著我國煤炭消費比重由2020年的56.8%下降到2024年的53.2%,清潔能源發電量占比39.7%,高效清潔的能源網絡正在加快形成。這類創新項目將推動我國建筑領域加快碳中和進程。
數據顯示,我國煤炭消費比重由2020年的56.8%下降到2024年的53.2%,清潔能源發電量占比已達39.7%,高效清潔的能源網絡正在加快形成。
這座大樓的成功運營預示著,建筑不再是能源消耗者,而成為能源生態的積極參與者。它為我們展示了未來城市建筑的綠色藍圖——每一座建筑都可能成為能源互聯網中的一個節點,共同推動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