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匯林訊 將“減法思維”應用于生物多樣性保護,需要進一步思考 “我們還能做些什么?” 到 “我們能否停止做什么,從而讓自然自行恢復?”。這種思維模式強調減少人類對自然系統的過度干預、過度索取和過度設計,通過“做減法”來為自然騰出空間和時間,使其依靠強大的自我修復能力(恢復力)實現繁榮。
政策與管理層面,減少干預,擴大保護范圍
減法行動包括:縮減開發邊界,嚴格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明確“禁止開發區”和“限制開發區”,減少新的道路、水壩、房地產和農業開墾項目進入原始生態系統。簡化管理,在保護區內,尤其是在核心區,減少不必要的“人工美化”和旅游設施建設(如過多的步道、觀景臺、酒店)。推行“無痕山林”理念,管理的核心從“建設”轉向“守護”。削減有害補貼,識別并逐步取消那些對生物多樣性有害的政府補貼,例如對破壞性漁業(如底拖網)、農藥化肥、或化石燃料開采的補貼,將這些資金轉而用于生態補償和保護。
土地利用層面,減少索取,為野生動植物留白
減法行動包括:推行“自然休耕”與“生態農業”, 在農業用地上,減少農藥、化肥和除草劑的使用,推廣有機農業和生態農業。讓農田邊的溝渠、田埂“野化”,成為傳粉昆蟲和小型動物的棲息地。實施“退耕還林還草還濕”,將不適合耕種或生態價值極高的邊際農田退出來,恢復為森林、草原或濕地,這是最經典的“減法”實踐。建設“生態廊道”,在城市和農田等人工景觀中,減少硬質化、碎片化的建設,有意地留出和連接綠色的生態廊道,允許物種自由遷徙和基因交流。
資源利用與污染層面,減少輸入,降低生態壓力
減法行動包括:減少污染排放,嚴格管控并持續削減工業廢水、農業面源污染和塑料垃圾向自然水體的排放。一個簡單的減法:“少用一點塑料,就能減少對海洋生物的傷害”。降低資源消耗,倡導循環經濟,從源頭上減少對野生生物資源(如木材、魚類、野生動物制品)的過度消費。選擇可持續認證的產品,就是在為自然減負。減少外來物種引入, 加強檢疫,減少有意或無意引入外來入侵物種的機會,保護本地物種免受競爭和捕食壓力。
設計與個人行動層面,減少人為痕跡,擁抱自然過程
減法行動包括:推行“基于自然的設計”(Nature-based Solutions), 在城市綠化中,減少單一樹種、整齊的草坪和人工水景,改用鄉土植物、模仿自然群落進行配置,形成近自然綠地,為本地鳥類和昆蟲提供食源和棲息地。踐行“簡約生活”,個人通過減少不必要的消費(特別是快時尚、一次性用品)、選擇植物性飲食(以減少畜牧業對土地的巨大需求)、減少食物浪費,間接降低了對生態足跡和生物多樣性的壓力。減少干擾, 在野外游玩時,減少對野生動物的打擾(不投喂、不追逐、不靠近巢穴),減少采摘野生植物,減少留下垃圾。最好的保護就是“只留下腳印,只帶走照片”。
減法思維的核心優勢
主要包括:它成本效益高。很多時候,停止做一件有害的事(如停止使用農藥)比啟動一項復雜的修復工程(如治理被污染的土地)成本低得多。尊重自然規律。承認生態系統的復雜性和自組織能力,相信“自然才是最好的工程師”。人類不需要事必躬親地去“管理”和“設計”。更具韌性。 通過減法恢復的系統,其結構和功能是自然演替形成的,往往比人工設計的系統更穩定、更具韌性,能更好地應對氣候變化等干擾。更是一種哲學轉變。它代表了一種深刻的謙卑態度,從“人定勝天”的征服者心態,轉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伙伴心態。
用減法思維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做更少的事,但產生更大的效果。其精髓在于“無為而治”——通過減少人類活動的負面影響,為自然的內在智慧和恢復力創造空間,讓萬物得以休養生息,最終實現人與自然的共同繁榮。(王軍純)
版權聲明:本文由【王軍純】原創,首發于【www.3vmap.cn】。歡迎分享轉發,任何形式的轉載需遵循以下條件:
保留版權信息:請在轉載文章中顯著標明原文作者(【王軍純】)以及原文出處(【碳匯林網】及 原文鏈接:http://www.3vmap.cn/NewsShow.asp?Bid=11281)。
禁止演繹:未經作者明確書面許可,不得對文章進行修改、摘編、改編(包括但不限于翻譯、錄制音頻視頻等)。
禁止商業使用:未經作者明確書面許可,不得將本文用于任何商業用途(包括但不限于轉載于商業網站、出版物、付費專欄等)。
授權與合作:如有轉載、刊載、改編或其他合作意向,請通過【nk_wjc@163.com】與作者聯系。
違反上述聲明者,作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